關廟地理位置

關廟鄉位於台南縣南部,東為龍崎鄉、南臨高雄縣阿蓮鄉與田寮鄉、西接歸仁鄉、北則與新化鎮接壤,總面積約為53.461平方公里;處於新化丘陵和嘉南平原的交接地帶,地勢則由西面低地形傾斜而外,佈滿竹林的山地,出產了聞名全台的關廟鳳梨,而二仁溪和鹽水溪的水系分據關廟鄉,河流與灌溉系統也隨之相當的發達。

 

名稱由來

關廟最早有個美麗又有趣的名字,叫「小香洋仔」,是西拉雅族還在這時的洋名。至於「關廟」的由來,正好可以見証漢人進駐的足跡,也再次証明漢人的信仰虔誠,久而久之,小香洋就成了關帝廟,再經演變,成了「關廟」。
關廟原為新港社西拉雅族的所在地,明鄭時期,先民隨鄭成功渡台時便入境開墾,直至康熙中葉,約關廟帝廟街區南端一公里左右,拓墾形成部落,到了康熙末葉年前後,才發展成一個熱鬧的街市,稱舊社街。

由於漢人進駐舊社街,西拉雅族只好東退,到現龍崎境內。

漢人因奉祀關帝爺,來這兒開墾,為了保平安,相傳於康熙五十七年間便照例興建了一間關帝廟,稱「山西堂」;嘉慶年間,熱鬧的「舊社街」發生了漳泉居民械鬥,由於漳人較少,於是決定退出,遷離舊社街,另設「山西堂」古廟宇,另外設立新市街,也就稱為「關帝廟街」。就這樣,關帝廟的信仰一代代相傳,至今不變,關帝廟街逐漸變成關廟鄉,從清朝時設「街」,日據時代設「關廟庄」,到了光復後,才正式改為「關廟鄉」。

 

歷史背景

關廟的發跡也和地理位置脫離不了關係,由於靠近山區,關廟順理成章也成山產的集散中心。在關廟,最有名的古厝應屬東勢村境內的「方姓大厝」,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在方家的經營下,糖業可說是關廟最早興盛的產業之一,不過現在的關廟最有名的應屬「竹器與鳳梨」,堪稱全台第一。

關廟的竹器過去曾是婦女們很好的外快來源,也是世界有名的竹籐手工藝中心之一,竹器品的關廟堪稱第一,南投竹山鎮為第二,和苑裡的草蓆、三義木雕成為台灣三大手工藝中心。現在關廟的竹器雖然隨著時代變遷而有些式微,不過鳳梨卻取代它成為關廟再度爭取台灣第一的利器,產量約佔全台四分之一的關廟鳳梨,近來改進鳳梨品種,甚受大眾歡迎,也成為關廟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產業。

時代的變遷不僅反映產業的崛起與沒落,也反映在關廟信中心山西宮的建築上。現在的山西宮金碧輝煌,氣勢宏偉,舊殿靜靜併立在氣派的香爐後方,建物本身雖正努力地修復成具古蹟保存,供瞻仰參觀的價值。

 

資料來源:關廟尋優~四季飄香

 


guanmi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