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50年代,竹製家具甚為普遍,關廟蓊鬱的竹林,農家早出耕作,午後則將竹材送進庄內工廠,透過加工轉換為質輕耐用的竹籐、竹櫥櫃、竹桌椅..等竹編家具用品。
當時鄉裡的人除了種田之餘,還必需製作竹編器具銷售,而竹漁籃、竹斗笠..等,則為當時台灣產出之大宗。家家戶戶不時看到,女人家腳上束著牽引竹編搖籃的繩線,一面搖著孩子,一面埋頭編織竹器,可見關廟人刻苦勤儉之閩南精神。然而當年盛況,關廟編織手工藝,則與苑裡草蓆、三義木雕並肩齊名。事過境遷歲月如梭,人才外流嚴重,盛況已不存在,藤具工廠已經幾盡清空,閒置的竹編器具已不復見”打籃(郎)阿”的鄉間故事已鮮少人知。
目前,關廟藤業大部分停業,僅剩少部份業者小規模的經營或改往大陸及東南亞設廠生產。而藤器之供應也轉為進口。
(圖:群聚店家”宏昌竹木材料行”提供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