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50年代,竹製家具甚為普遍,關廟蓊鬱的竹林,農家早出耕作,午後則將竹材送進庄內工廠,透過加工轉換為質輕耐用的竹籐、竹櫥櫃、竹桌椅..等竹編家具用品。
當時鄉裡的人除了種田之餘,還必需製作竹編器具銷售,而竹漁籃、竹斗笠..等,則為當時台灣產出之大宗。家家戶戶不時看到,女人家腳上束著牽引竹編搖籃的繩線,一面搖著孩子,一面埋頭編織竹器,可見關廟人刻苦勤儉之閩南精神。然而當年盛況,關廟編織手工藝,則與苑裡草蓆、三義木雕並肩齊名。事過境遷歲月如梭,人才外流嚴重,盛況已不存在,藤具工廠已經幾盡清空,閒置的竹編器具已不復見”打籃(郎)阿”的鄉間故事已鮮少人知。
.JPG)
目前,關廟藤業大部分停業,僅剩少部份業者小規模的經營或改往大陸及東南亞設廠生產。而藤器之供應也轉為進口。
(圖:群聚店家”宏昌竹木材料行”提供)
guanmi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guanmi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寶之三:關廟麵
關廟麵發展至今已近百年歷史,據傳可追溯到日治時期,當時為了使麵條能夠久存,故而將做好的新鮮麵條依照合適份量盤捲成一柳,再經兩日以上長時間曝曬風乾而成。
而比起一般生鮮或以機器烘乾的麵條來,南台灣特有的強烈豔陽照拂與熱風吹襲,使關廟麵格外有著獨樹一幟的彈性與咬勁,即便久煮也不糊不爛,故而很快風靡全台,成為關廟特色產品。
日曬是靠天吃飯的,陰雨天不能曬,連大太陽也得小心,免得把麵條給曬壞了。難能大量生產,外地人一次都幾十斤、幾百斤訂貨,若遇連續陰雨天,每家麵廠都得開天窗了。但為了品質、口碑,沒有麵廠肯偷工減料的,也就是寧缺毋濫了。所以關廟麵的品質是經得起考驗的。
guanmi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寶之二:關廟鳳梨
關廟只在向陽的山坡地種植鳳梨,坡地排水良好,日照充足,再加上關廟特殊的紅砂土,雖然所生產的鳳梨較平地栽種的小,但品質絕佳,甜度也高,做出了關廟鳳梨這塊金字招牌鳳梨的功用鳳梨極富營養價值,富含纖維素、維生素A、B、C ,蛋白質、有機酸、胡蘿蔔素,鐵、鎂、鉀…等豐富的營養成分。
從果實的外皮敲彈,聽其發出的聲音,即可斷定果食品質的好壞肉聲果:
1.打擊人體聲,即為肉聲:果實黃色或蛋黃透明,多汁、味甜,品質最優。2.柱仔聲果:發出像打擊木柱的聲音,品質較差,為中等貨。3.鼓聲果:發出像打鼓的聲音。果色呈白色,品味酸,品質較差。
guanmi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三寶之一:關廟竹筍
因為山坡地形與特殊地質,竹林遍佈,因竹子衍生出的產業除了竹器外,還有各式各樣不同品種的竹筍。
筍中極品“綠竹筍”更是餐廳筵席中常見的珍饈,其生產期很長,從四月到十月都有,六到八月是盛產期,筍形多彎曲,產量很多,品質也很好。“麻竹筍”產期較長,三到十月都可吃到它,是筍中最大者,外形多直立狀,較適合於煮湯、桶筍或筍乾。筍的種植並不容易,除草、施肥絕不可免,培土更重要,因為筍一露出地面立即呈綠色開始行光合作用。竹叢或竹鞭太密都必須除舊留新,否則產量品質皆受影響。而若竹鞭長時間泡在水裡會長不出筍來,所以灌溉和排水均很重要。
guanmi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